斗轮堆取料机常见故障
斗轮堆取料机在运行过程中易出现磨损现象,企业传统解决办法是补焊或刷镀后机加工修复,但两者均存在一定弊端:补焊高温产生的热应力无法完全消除,易造成材质损伤,导致部件出现弯曲或断裂。而电刷镀受涂层厚度限制,容易剥落,且以上两种方法都是用金属修复金属,无法改变"硬对硬"的配合关系,在各力综合作用下,仍会造成再次磨损。
当代西方针对以上问题多采用高分子复合材料的修复方法,而应用较多的是美国福世蓝(1stline)技术,其具有超强的粘着力,优异的抗压强度等综合性能,可免拆卸免机加工。既无补焊热应力影响,修复厚度也不受限制,同时产品所具有的金属材料不具备的退让性,可吸收设备的冲击震动,避免再次磨损的可能,并大大延长设备部件的使用寿命,为企业节省大量的停机时间。目前在国内针对斗轮堆取料机故障的维修中,也逐步取代传统的办法。
国内斗轮堆取料机的发展基本经历了三个阶段。20世纪60年代、70年代,国内开始设计小型斗轮堆取料机,典型机型有3025、8030等,取料出力分别为300t/h、800t/h,回转半径分别为25m和30m。20世纪80年代、90年代,是斗轮堆取料机发展的第二阶段。钢厂、电厂等新建设的散料堆场逐步采用了大型斗轮堆取料机,用于散料的堆取和转运,例如上海宝钢、秦皇岛码头料场,斗轮堆取料机取料出力达到2000t/h,回转半径达到40m。受当时国内条件的限制,这些料场输送设备的建设多是合作制造或者整机进口的,甚至整套散料输送系统都是引进国外的。2000年后,国内斗轮堆取料机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。
迄今为止,国内厂家具备了300~6000t/h生产能力、25~60m回转半径斗轮堆取料机系列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能力。这一阶段中,国外厂商仍占据一定份额,但国内厂家掌握了相当的技术、生产能力,并凭借服务、价格优势占据了国内市场的主流地位,并逐渐走向国际市场。